后宫的世界,从来都是与朝堂之上完全不同,这里相比较于朝廷,更像是你死我活的丛林,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人性的贪婪和自私。
电视剧《大风歌》 ( 又名《 大汉盛世》)剧照,吕良伟(中)饰刘邦,王姬(右)饰吕后,刘雨鑫(左)饰戚夫人
后宫佳丽三千,像吕雉、武则天那般以临朝太后身份坐拥天下者少之又少,她们身后,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正室拼命守位、侧室逆袭上位的戏码。如果在宫斗中落败,一杯鸩酒、三尺白绫都算是不错的下场。在奉行丛林法则的后宫,面对情敌,不少临朝太后在上位与固位的过程中出招狠辣,甚至不惜双手沾满鲜血。
宫斗史上最血腥恐怖的一幕
汉高祖刘邦立吕后儿子刘盈为太子时,戚夫人已在身边受宠多年。按理说,儿子贵为皇太子,自己又身为皇后,只要戚夫人不闹事,刘邦一驾崩,吕雉就能顺利成为皇太后,加上早年协助刘邦处理朝政的经验,想要操纵皇权,对吕雉来说并不难。
偏偏刘邦对吕雉和刘盈早已没了感情,吕雉在项羽手下当人质受苦受累,刘邦倒与戚夫人玩得不亦乐乎。戚夫人能歌善舞,才艺俱佳。《西京杂记》载,刘邦时常抱着弹琴的戚夫人,随瑟声而唱。有时,戚夫人还兼任领唱、领舞之责,庭上,戚夫人长袖一挥,引吭高歌,庭下,几百宫女整齐划一,场面壮观。
年老色衰的吕后哪是戚夫人的对手,母亲不受宠,自然连累到太子刘盈。刘邦时常感慨,刘盈性格仁弱,“不类我”,反观戚夫人孩子刘如意,被刘邦“常抱居前”。得宠的戚夫人天天在刘邦身边鼓动废太子,立如意,枕边风听久了,刘邦有些动心。不得不说,戚夫人的如意算盘打得又准又狠,在后宫,母凭子贵堪称妃嫔升迁捷径,如果刘如意立为太子,戚夫人荣升为戚皇后乃至皇太后也就顺理成章。吕雉比谁都清楚,自己一年见不上皇帝几面,想靠容颜重拾圣上欢心,绝无可能,颜值拼不过,只有比智商。
后世对吕后的评价,总逃不过阴险毒辣,往往忽略了她有智谋、较柔弱的一面。《史记》载,刘邦欲废太子消息传出后,“大臣多谏争,未能得坚决者也。吕后恐,不知所为”。见过大阵仗的吕后也慌了,说不定在深夜还痛哭了一场,第二天即振作起来,出现在朝堂东厢,密切关注废太子事件的进展。
废长立幼历来是取乱之道,对于刘邦的建议,大臣们坚决反对,尤以周昌为代表。刘邦任泗水亭长时,周昌就在其手下干活,后来又跟着他打天下,可谓元老级人物。周昌说话有点口吃,当刘邦问其意见时,盛怒之下,周昌舌头更加不利索,以“期期知其不可,期期不奉诏”回之,惹得刘邦大笑。这一切,都被位于东厢的吕后偷听到,下殿后,她以皇后之尊向周昌跪谢,“要是没有您,太子差点就被废了”。
这只是吕后斗戚夫人的第一步,拉拢反对废太子的汉初功臣。第二步,吕雉通过哥哥吕泽找到元老级谋士张良,素来反对废长立幼的张良祭出了“商山四皓”。江湖传言,商山隐居的这4位高士有王佐之才,刘邦非常看重,请其出山遭拒。大概是这4位老人不怎么喜欢刘邦的痞气,但性格仁慈善待读书人的刘盈就不一样,当吕泽拿着太子的亲笔信和厚礼请“商山四皓”出山时,4人欣然应允。有了高人的帮助,太子刘盈倒是躲过了不少劫难。
电视剧 《大风歌》中的戚夫人,她能歌善舞,才艺俱佳,深得刘邦欢心,后因挑战吕后失败,被做成“人彘”
公元前195年,已到耳顺之年的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途中身受重伤,预感到自己将于不久后离开人世,废太子立如意的想法更加强烈。一次朝宴上,刘邦惊讶地发现太子身边竟跟了4位白发老人,打听后才知是自己访求多年的“商山四皓”,“得商山四皓者,可得天下”的传言再次在刘邦耳旁回响。看着远去的4位老人,刘邦对戚夫人说道,“我欲易之,彼四人辅之,羽翼已成,难动矣。吕后真而主矣”。不久,刘邦病死,刘盈顺利继承皇位,吕后掌控朝政大权,戚夫人彻底失去了靠山。
为了根除情敌势力,吕后毒死了刘如意,之后她导演了中国宫斗史上最血腥恐怖的一幕,没有哪部宫斗剧敢正面展示——砍断戚夫人手脚,挖掉她眼睛,用火烧聋了她的耳朵,命其喝下哑药,使其住在厕所里,名曰“人彘”。吕后还把自己的“艺术品”展示给儿子刘盈看,害的仁厚的刘盈吓出了心理疾病,他实在无法理解,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会做出这般残忍之事,“此非人所为。臣为太后子,终不能复治天下”。此后几年,汉惠帝刘盈沉溺于声色犬马中,不理朝政,仅在位7年抑郁而终。
至于刘邦的其他妃嫔,只要她们对吕后不造成威胁,尚能平安度过余生,如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,自其入宫后一直不受宠,她能见到刘邦的次数比吕后还少,也无挑战正室之意。刘邦去世后,吕后放薄姬与刘恒出宫,前往封地代地,一直到吕后去世,众臣迎立代王为帝,刘恒和薄姬才重回长安。向来不与人争的薄姬当上了太后,也算是渔翁得利的典型。
切勿轻易放过情敌的儿子
东汉将近200年的历史,出现了6个临朝太后,这种情况并不多见。更为罕见的是,除何皇太后外,其余5位太后均没有子嗣,想要爬上权力的顶峰,除干掉情敌外,情敌的儿子也不能轻易放过。
东汉第一个临朝太后章德窦太后入宫第二年就登上皇后宝座。虽然得到了汉章帝的心,但因她没有生育,宋贵人之子刘庆当了太子。凭借娘家人的势力,窦皇后将眼线安插在宋贵人周围,随时准备抓对手小辫子。宋贵人患病,想吃生菟(一种补药),便写信给家人,托其带些入宫。信在宫门被窦后手下截获,窦后以此控告宋贵人以菟作巫蛊诅咒他人,汉章帝大怒,下令废掉太子刘庆,宋贵人被迫自杀。被窦氏视为己出的梁贵人之子刘肇继任太子。按理说,此时的窦氏应当松一口气了,毕竟皇太子在自己的掌控中,但窦氏远没有就此止步,一直到她把梁贵人的父亲及梁贵人彻底扳倒,窦氏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但又不尽相同。40多年后,当汉安帝皇后阎姬得知宫女李氏生下皇子刘保后,她将李氏叫到跟前,以皇后的身份逼其喝下鸩酒。可怜汉安帝只有刘保一个儿子,刘保被立为太子后,阎姬又开始拉拢朝中官员构陷他,致太子被废。汉安帝死后,阎姬拥立汉安帝堂弟、小皇帝刘懿登上皇帝宝座,不过,好景不长,刘懿即位才大半年就死了。这一次,还没等阎姬来得及决定哪家诸侯的小孩来当下一个傀儡,宦官们发动政变,拥立刘保为帝。阎姬的族人被诛杀,她被迁到离宫居住,没几天就死了,史书没有记载她的死因,但难保不是一杯鸩酒。
长相平平的窦妙不仅无子,且不讨桓帝的欢心。汉桓帝刘志每日流连于以田圣为主的9位宫女(后升为贵人)间,全然忘了皇后的存在。素来善妒的窦妙对她们恨之入骨,好在桓帝无嗣,9宫女无力撼动皇后的地位。一俟刘志驾崩,9宫女逃不了必死的下场。桓帝灵柩尚停在前殿,升为太后的窦妙杀田圣,在中常侍管霸和苏康的苦苦劝谏下,其余8位贵人总算保住了命。东汉最后一个临朝太后何氏在她还是宫女的时候便生下皇子刘辩,凭借儿子的出世,何氏以火箭般的速度从宫女蹿升为皇后。何氏善妒,后宫所有人都怕她,当时王美人怀孕在身,慑于何氏淫威,她几次想服药打掉胎儿,未遂。生下皇子刘协后不久,王美人果然被何氏鸩杀。
窦氏、阎姬、窦妙、何氏以残忍手段迫害情敌,构陷情敌之子时,都是20出头的青春年华,对权势的强烈欲望熏黑了她们的心。
情报网与舆论攻势
在所有的宫斗案例中,武则天的逆袭上位集宫斗手段之大成。武则天14岁那年,唐太宗闻其聪明貌美,召她入宫,封才人。《大唐新语》对武则天相貌有过记载,相面大师袁天罡在武则天小时候给她看面相,说她眼睛大而有神,蕴含神采,脖颈细长。在武则天所生子女中,属太平公主与她相貌最像,《新唐书》载,“主(太平公主)方额广颐,多阴谋,后(武则天)常谓‘类我’。”武则天额头较方,脸额较宽,有不少学者将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视为武则天44岁时的写真,看上去,与如今影视剧中的锥子脸形象大相径庭。
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像,被很多学者视为武则天44 岁时的写真
武则天在宫里待了12年,从14岁的豆蔻少女成长为26岁的轻熟女,身份一直是武才人,如果不是遇见唐高宗李治,她的人生可能和大多数白头宫女一样,只能闲坐说太宗。学界关于武则天什么时候和李治好上议论纷纷,反正武则天在感业寺当尼姑的时候,就开始策划二进宫。先是赋诗《如意娘》表达对陛下的思念,接着趁李治于感业寺行香之际,两人私下相会,执手相看泪眼,无语凝噎。无人怀疑那时两人之间炽热的爱情,但碍于武则天伺候过先皇的身份,李治迟迟做不了接她入宫的决定。
不久,李治在感业寺与女尼姑相泣之事传到王皇后那里,既不受皇帝宠爱又没有子嗣的王皇后打算引武入室。正式向李治提议前,王皇后曾向宫女们打探武才人为人,“左右数为之言”让王皇后误以为自己引入的是只温顺的小绵羊,没想到竟是胃口超大的母狼。王皇后“引狼入室”的目的很简单,以武才人制衡萧淑妃,彼时萧淑妃正得圣宠,生有一儿二女,儿子还被封为雍王,对王皇后威胁甚大。永徽二年(651年),28岁的武则天复被召入宫,长期浸淫于后宫染缸的她自知要存活下来,除讨好皇帝、皇后,拉拢身边宫仆外,还得建立情报网,广泛收集情敌们的信息。
她小心翼翼地伺候皇后,使其放松警惕,与宫女大打感情牌,得到的赏赐,“尽以分遗”,暗中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身边的宫女转化为自己的眼线。由于武则天与各姐妹交好,王皇后对她表现甚是满意,“数誉於帝,故进为昭仪”,不到一年,武则天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宫女上升为二品昭仪,地位仅次于妃。武则天生下儿子李弘后,高宗对她更加宠爱,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弃之一边,王、萧开始感到危机,一场侧室逆袭上位的后宫争斗大战即将拉开序幕。
必要时,牺牲掉亲生骨肉?
王皇后和萧淑妃虽三番五次在李治面前数落武则天的不是,但打击力度远远不够。永徽五年(有说是四年),武则天借长女暴毙,主动向王皇后出击,按《新唐书》记载,当时的情形大致是这样的,武则天生下小公主不久,王皇后前来探望,伺她离开后,武则天偷偷跑到小公主面前,毙儿于衾下,等到高宗到来,武则天假装欢笑,打开被子,发现爱女已死。宫仆们众口一致将杀女之责推向王皇后,见武则天悲泣状,高宗自然而然地也认为是皇后杀吾女,“始有废后之意”。
关于武则天杀女嫁祸王皇后之事,史学界有不同看法。一派认为武则天杀女应属事实,在《武则天杀女应属事实》一文中,勾利军提出,“《资治通鉴》的《唐纪》部分与《新唐书》,都是可信度相当高的史籍,两书所记武则天杀女之事又大致相同,言之凿凿如何不信呢?”她还列出了一些旁证,如麟德元年(664年),武则天将长女追封为安定公主,谥曰思(按《唐会要·谥法下》载,追悔前过曰思),正是寄托和抒发武则天本人的追悔之情。恰如蒙曼所说:“权力的诱惑是如此之大,它甚至可以吞噬人性和亲情,让一个母亲动手扼杀自己的亲生女儿。”
也有对武则天杀女一事持怀疑态度的,宁志新通过考证李弘、李贤的生年,认为二人仅相差一岁,武则天在二人之间不可能再生育一女,否定安定公主的存在。不少人在承认安定公主存在的前提下,对其死做出合理性推测,比如婴儿猝死症,或因天气和空气流通等原因,碳气中毒而亡。孟宪实梳理了各大史书对武则天弑女一事的描述,认为,“公主之死的文字记录,有一个由简至繁的变迁过程,在该过程中,重要的信息如事件发生的时间没有进一步的信息,但是细节反而越来越清晰”。这值得怀疑。
其实不管小公主是否为王皇后所杀,李治早有废后之意,公主之死在废后过程中并没发挥半点作用。李治积极推动废后时,没提过王皇后杀女一事,同时代人骆宾王写下的《讨武瞾檄》一文中,攻击武则天“弑君鸩母”,也对其杀女一事只字不提,孟宪实推测,至少在那个时候,在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的时候还没有武则天杀女的传言,并认为,“新生公主之死,是一个意外,至于后来史书夸大其词的说法,都不可信”。
永不停止对情敌的排斥打击
真正废后的导火索其实是厌胜事件。永徽六年(655年),王皇后与其母柳氏在宫中行厌胜之术(与扎小人类似)被武则天发现,告到了高宗那里,高宗大怒,“断柳氏不许入宫中,后舅中书令柳奭罢知政事,并将废后,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固谏,乃止”。和戚夫人一样,武则天遇到了一群不愿改变现状、固执己见的大臣。不同于戚夫人的是,武则天没有企图只靠李治的力量,她照着吕后的方子,在李治与诸大臣商讨废后时,躲在帘外偷听,甚至对于褚遂良誓死反对废后的行为破口大骂,“何不扑杀此獠”。她积极拉拢朝中支持废后的力量,“利用了一群有野心的中级官员的不满情绪和抱负来帮助她取得权力”。
同年十月,高宗下诏称王、萧二人“谋行鸩毒,废为庶人”。不久,武昭仪升为皇后。王、萧二人被软禁在别院黑牢内。一日,念及旧情的高宗来到黑牢,察看美人是否安在,王皇后从李治的问话中看出了一丝希望,建议高宗将别院改为回心院,高宗想她们的时候可随时来探望。
很快,这事传到了皇后武则天的耳中,一旦王、萧死灰复燃,武皇后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,她又想起了偶像吕后所做人彘之事,狠心的武则天令人杖王萧二人各一百,“截去手足,投于酒瓮中,曰:‘令此二妪骨醉!’数日而卒”。《新唐书》载,临死前,萧淑妃对武则天大喊,“(下辈子)我后为猫,使武氏为鼠,吾当扼其喉以报”,害得武则天不敢在宫内养猫。武则天岂会那么脆弱?就因萧淑妃一席话禁猫?唐人张鷟所撰《朝野佥载》中有这样一条,讲的就是她称帝后养猫和鹦鹉之事,猫和鹦鹉本是天敌,但在武则天的调教下,它们竟能和平相处于同一个笼子里。对此,武则天十分骄傲,她将驯猫结果展示给文武百官看,估计展览时间过长,猫肚子太饿,一下就把鹦鹉给吃了,弄得女皇帝尴尬万分。
清除王、萧二人,杀鸡儆猴,是武则天称霸后宫的关键一局,后来再有想靠近高宗者,想想王、萧二人的下场,自当害怕几分。整个高宗朝,武则天从未停止过对情敌们的排斥打击,如武则天的外甥女、魏国夫人贺兰氏,因与李治过从甚密,被武则天毒杀,七窍流血而亡。此外,武后还在宫中布置眼线,时刻监视李治的行动。
当上皇后并非一劳永逸、安全无虞,鉴于自己的孩子还未登上太子之位,武则天自当竭力以赴,656年,李弘被立为皇太子,武氏又离太后近了一步。为了巩固后位,她想尽一切办法迫害高宗庶出子女。李治长子、前太子李忠被废时,官僚们害怕得逃匿起来不敢见他,被迁为房州刺史的李忠每天都在担心武后设计陷害自己,果不其然,公元664年,李忠被诬谋逆赐死于流所。李治次子李孝死得早,三子李上金在高宗驾崩后被诬告谋反自缢而亡,四子李素节是萧淑妃之子,当然逃不过被武后缢杀的命运。打击甚至扩展到孙辈,李上金的7个儿子在流配中死去,李素节的9个儿子和他一起被诛。
至李治去世,整个朝堂已无可以阻断武则天爬向权力巅峰的力量,公元683年,武则天第三子李显继皇帝位,武后临朝称制。后来,这位太后为自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“武瞾”,寓意像日、月一样,凌挂于天空之上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41650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